卫星互联网被纳入“新基建”范围,商业航天产业受到关注。在国外不少商业航天公司宣布裁员甚至申请破产的背景下,九天卫星、微纳星空等国内商业航天初创公司近期却宣布完成新一轮。有报告认为,2020年我国低轨卫星通信发展将迈出实质性步伐,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有望迎来“大年”。除去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,2019年全年我国商业航天领域至少披露了24笔融资,总金额在15亿元左右,同比下降35%。2019年,商业航天公司Pre-A轮到B轮比例增多,资金明显向头部企业聚集。此外,资金多流向了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这两个产业链上游环节,这意味着国内商业航天产业仍处于基础建设阶段。事实上,全球商业航天公司大多都仍处于前期投入期,且无论是火箭制造还是卫星生产、星座搭建都是重资产运营,自身造血能力不足,对外部融资依赖较大,一旦融资不畅,就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。如今年疫情给很多商业航天公司带来挑战,美国等其他国家已经开始出现商业航天公司“破产潮”的迹象:由于疫情给整体经济带来影响,这些公司很难从外部投资者那里获得注资,于是纷纷宣布破产或裁员,例如,美国明星商业航天公司OneWeb便因为运营成本高企,外部融资不畅,于2020年3月底寻求破产保护。若SpaceX的星链任务最终圆满成功,其产生的通讯服务商业价值远超想象。有研究表明,即便在5G时代,仍有80%以上的陆地和95%以上的海洋区域无法接入移动网络,要真正实现万物互联,离不开覆盖全球的卫星互联网。受“新基建”政策催化,未来3-5年,国内的互联网卫星行业也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,百公斤以上通信卫星的批量化生产将成为行业刚需,地面终端及应用市场蓄势待发。截至目前,微纳星空百公斤级以下的卫星已经在轨验证7颗,预计到2020年7月,还将执行多颗小卫星发射任务。同时,2020年也将聚焦200kg以上的卫星研制。在疫情之后的新经济政策形势下,未来国家在太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预计会继续呈活跃状态,通信行业对卫星制造、卫星地面应用解决方案的需求将持续上升。微纳星空将在高价值、高容量、高承载比通信卫星上持续加大研发力度。截至2019年,国内商业航天产业各个环节,包括卫星的设计研制、火箭的研制发射、卫星在轨运营及商业化应用服务等已有相关企业布局。除了国家层面外,近几年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引导商业航天产业建设,改善商业航天企业的发展环境。例如,武汉市自2017年开始建设国家航天产业基地,是我国首个商业航天产业基地,目标打造以商业航天、新材料、高端装备为主的千亿级产业集群。山东烟台海阳市的东方航天港产业项目正式开工,包括商业固体运载火箭烟台产业基地项目、商业航天固体动力项目、国家高分专项卫星数据应用产业研究院项目、航天产业资本化运作项目、高频遥感大数据生态产业项目等10个航天类项目通过视频云签约与现场相结合的方式集中签约。随着卫星互联网纳入“新基建”范畴,未来几年中国的低轨卫星发射也将迎来高潮。另外根据国内各个卫星公司的此前规划,多数都要在2023年左右完成星座建设,2020-2023年将会迎来卫星大批量生产、大规模发射的产业爆发期。与SpaceX等国外商业航天公司发展情况相比,目前制约我国低轨星座计划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是低成本、高效的商业火箭发射体系。虽然中国商业火箭仍处于初级阶段,但是发展非常快。入轨非常重要,对于运载火箭环节来说,发射入轨是检验技术成熟度的唯一标准,也是能实现商业模式基本闭环、正式启动商业运营的唯一标准。突破技术壁垒是一方面,商业航天要想最终回归到“商业”核心,还需要通过低成本真正打开市场,同时保证持续盈利。上述人士强调,如何向市场证明有“降低成本,实现低价,最终赚钱”的能力将成为未来商业航天企业必须要做的事情。

相关新闻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21-63265008

邮件:service@maxgoldstone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 9:30-18:30

微信沟通
微信沟通
返回顶部